2025年5月13日,一场意义非凡、规模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乌鲁木齐市中科技工学校隆重开幕。本次思政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新篇章”为核心的思政课。逾千名师生通过线下主会场和线上直播平台同步聆听了徐成博老师带来的精彩课,旨在于进一步深化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点燃爱国激情,培育他们成为肩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在此次活动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张书华、副校长薛风莲等校领导莅临现场,与师生共同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刻。他们的出席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更为广大学子树立了榜样。 课在“籽籽同心”开出“团结花”短视频中拉开序幕。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地展现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美好画面。徐老师结合视频提出互动问题:“看完视频,同学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何理解?”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2024级护理学生海热尼萨·吐尔逊分享道:“视频里的场景让我想起家乡各族邻居亲如一家的画面,从而深刻认识到共同体意识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整堂课徐老师围绕“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什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讲解。他着重强调,“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四个与共”理念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精神纽带,而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是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在讲解“为什么铸牢”时,徐老师结合历史与现实,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共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引用“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结合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刻阐述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如何铸牢”环节,徐老师号召新时代青年从“增进相互尊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民族团结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争做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整堂课徐老师围绕“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什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讲解。他着重强调,“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四个与共”理念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精神纽带,而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是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在讲解“为什么铸牢”时,徐老师结合历史与现实,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共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引用“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结合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刻阐述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如何铸牢”环节,徐老师号召新时代青年从“增进相互尊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民族团结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争做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024级护理专业学生塞尔维娜孜·艾则孜表示:“作为技工院校学子,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与各民族同学团结协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思政课是乌鲁木齐市中科技工学校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四个与共”理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内外绚丽绽放。
|
请关注“中科技工”微信公众号!
乌鲁木齐市中科技工学校 咨询热线 0991-7731888 监督投诉电话 13999176867(微信同号)
亚心校区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沙依巴克区西山农场绿盛街567号
艺术学院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沙依巴克区104团西泉街1500号附2号